01 全国人大代表钟铮:建议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在《关于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称,要加快推动“智能制造专项”立项实施,支持科研院所、企业突破数字化、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和融合,推动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形成自主可控、先进适用的通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此外,钟铮还建议,我国要加快智能制造应用普及,未来要进一步支持“工业大省”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探索形成区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特色路径,加强经验总结并复制推广。不仅如此,她称,未来还要加快形成我国自己的智能制造标准和评价体系,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打造标准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转型。
02 全国政协委员严建文: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建议,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要抓紧推动智能制造系统和机器人重大专项(2030)立项实施,支持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控制装备、增材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带动工艺、装备、软件成组连线创新突破,形成自主可控、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有效支撑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要加快智能制造应用普及。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全球领先的“未来工厂”,探索未来制造模式和企业形态。面向广大中小企业,普及智能制造装备和软件、先进管理理念、关键制造工艺,构建一批中小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样板并加强复制推广。支持工业大省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探索形成区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特色路径,加强经验总结并复制推广。
此外,要加快形成我国自己的智能制造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支持国内专家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工作,打造一批事实上的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加快塑造智能制造标准中国品牌。
03 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建议从国家层面设立智能制造发展基金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聚焦智能制造,带来了《关于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融合先进技术发展的建议》。雷军具体提到三点建议:促进先进智能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加速工业大模型部署;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智能制造“中国范式”;支持龙头企业承接智能制造重大专项,攻关关键技术装备。
一、促进先进智能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加速工业大模型部署。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实现群体突破和融合应用,智能制造已经进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新阶段。继续加强5G、数据中心、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议主管部门尽快出台专项,以智能制造系统软件、AI大模型和通用仿生机器人的部署应用为重点产业突破方向,支持打造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深度夯实智能制造数字底座,持续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控制装备、增材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带动工艺、装备、软件成组连线创新突破,形成自主可控、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二、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智能制造“中国范式”。中国的智能制造创新,需要系统性形成技术和产业生态的标准化优势,才能持续赢得全球竞争的引领地位。建议鼓励智能制造领域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牵头打造智能制造的实践和示范样点,建设示范性工厂和生产线,探索未来制造模式和企业形态;继续鼓励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导科研机构和高校协同企业,共同投入智能制造标准、规范制定;支持国内企业和专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发挥制造规模和创新优势,以产业链影响力促进国家标准规范的融合,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和推动标准群发展,构建自主创新可控的产业创新、赋能和服务的生态体系。
三、支持龙头企业承接智能制造重大专项,攻关关键技术装备。龙头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中肩负着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重任,可以带动中小企业实现“链式”数智化转型,形成上下游、大中小协同发展的生态。建议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加快推动智能制造重大专项立项实施,推动智能生产装备、智能检测装备、智能制造软件等关键技术设备研发攻坚和产业化,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参与智能制造有关重大专项立项实施,发挥龙头技术优势和带动作用,通过重大专项牵引,鼓励跨领域和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打造先进实用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从国家层面设立智能制造发展基金,为企业建设智能制造系统和管理实践重大专项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智能化创新和改造。
04 全国人大代表孙华芹:让智能制造迸发的“硬核”实力成为助力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SK海力士高级工程师孙华芹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在江苏,不少企业在工业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慧化中不断探索新模式,车间的“智能变革”正在不断涌现,要继续探索创新,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让智能制造迸发的“硬核”实力成为助力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
05 全国人大代表陈柏蓉:以酒业“智改数转”先行先试助推食品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舍得酒业生产技术中心酒体设计部酒体设计师陈柏蓉认为,当前,中国食品行业正处于转型与价值提升的关键时期。在消费升级、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下,加强食品制造行业的“智改数转”工作,是提高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应对未来消费端需求个性化差异化的保障,也是行业保持对新技术创新敏感性的前提。陈柏蓉今年提出关于加强食品制造行业“智改数转”工作的建议,围绕构建行业追溯规范、打通行业数据资产、强化政策引导与人才培养、探索川酒元宇宙等数字化技术应用等维度建言献策。
06 全国人大代表温菲:建议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在传统钢铁行业的广泛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萍乡萍钢安源钢铁有限公司安源炼铁厂技术员温菲准备提交关于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在传统钢铁行业广泛应用的建议。温菲建议,引入机器人技术和智能设备,实现生产自动化和高效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引入智能传感器、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抽检的准确率和故障判断的准确率。他还建议,推广建立绿色发展智能管控平台,让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使企业生态治理拥有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的“千里眼”“顺风耳”与科学分析的“智慧脑”,进一步提高企业环保治理水平。温菲呼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钢铁行业智能化升级,让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在钢铁行业,加快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07 全国人大代表廖增太:加快人工智能与化工行业深度融合 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增太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加快人工智能与化工行业深度融合 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提出了以下三条具体建议:一是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高校、化工行业协会、数据标准组织,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化工行业数据标准,组织收集化工行业通用基础数据,并进行专业数据标注,形成国家级化工行业通用数据集,为行业基础大模型训练及智能化建设提供数据基础。二是提供政策性支持,鼓励人工智能在化工行业典型应用场景先行先试。在国家层面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编制指导性的规划意见,尤其是在化工材料分子发现、分子逆向合成、材料大模型、工业设备故障预警、生产工艺优化等化工制造业场景。鼓励AI技术在化工行业的广泛应用,助力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战略和引进政策,强化AI人才体系建设。在国家层面制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完善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留用政策,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职业发展空间。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充分考虑人工智能领域的特殊性,对人才成果进行科学公正评价,尊重并保护人才创新权益。
08 全国人大代表张进:重点关注机器人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新松机器人总裁张进重点关注机器人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重点行业领域(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半导体装备、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龙头企业应用国产高端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对于采购国产设备的用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我国机器人高端应用规模化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09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琦:加大国产装备产业化推广支持力度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汉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引进新设备和改造旧设备的普遍问题,我们要抓住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机遇,加大基础技术研发和国产装备产业化推广支持力度,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加大对国产装备产业化推广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研制推广首台(套)重大装备的资金奖励和评奖支持,缓解企业资金负担与成果转化投入大、周期长的矛盾。二是加大对国产核心部件产业化应用的支持力度。希望相关部委能够出台核心部件国产替代进口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为使用单位决策提供指引和支持,鼓励使用单位积极尝试国产装备,从而对国产核心部件的产业推广提供支持,推动我国制造业加速向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转变,从产业链末端的“世界工厂”,向自主创新的“中国智造”转变。
10 全国政协委员周志华:工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需充分结合工业场景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兼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建议,要形成人工智能算法、数据、算力的合力,并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具体工业场景充分结合。在周志华看来,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作用,有两点要求:一方面,要协同发挥人工智能算法、数据、算力的合力;另一方面,要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具体工业场景充分结合,基于既有工业生产场景的需求和领域中已有的经验知识,多快好省地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效用。
11 全国政协委员孙志强:打造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瑞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围绕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传统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应用、强化国际科技组织集聚区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要充分发挥我国体制优势和市场优势,倾斜更多政策、资金,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推动以企业为载体、协会为纽带,广泛联合科研人员、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人才培养、成果扩散和国际合作等方式,全面提升我国机器人技术标准、检测认证的国际话语权。“不断扩大‘中国机器人协会’的影响力,统筹利益相关方的统一行动和协调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利用。”孙志强建议,加强国内外长期合作,开展多元化交流活动,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国际地位。围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孙志强建议:一是鼓励研发先进适用技术,并加快推广应用;二是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场景应用标准;三是进一步完善智能化基础设施;四是营造良好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生态。